近日,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线下低压电工的培训,要说最大的收获,从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的,远比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要丰富和有用的多。
“您老高寿啊?”
“70岁了……”
课间休息时,我好奇地问了王老师的年龄,结果和我猜测的差不多。
当见到王老师第一面的时候,我是带着一点疑惑的,以为是培训机构找不到年轻人,然后找了一个退休老头来敷衍我们。一颗好奇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,“他行吗?”
随着PPT的展示,及课程的推进,我知道我遇到“高人”了。
王老师特别善于把电工知识跟现实例子相结合,比如,他讲到导线电阻,为了说明导线内的电流相互影响形成电阻,王老师在课堂上问:“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?”
“地铁人”。
“哦,那就好办了。你们坐地铁时,在换乘站人多的地方,大踏步变成了挪碎步,走路的速度一下子变慢,这就是阻力的作用。”
王老师边说边在教室走廊表演着老年人特有的碎步,这时教室气氛一下子被点燃,同学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了电工知识点。
讲到交流电的三要素:初相角、最大值、频率,王老师说这三个要素就是交流电的身份证,是独一无二的标识,以后见了不要装作不认识啊。
讲到万用表的时候,王老师忽然变的莫名的兴奋:“大家注意了,接下来我不再是你们的老师,而是作为一名“导游”,带大家去参观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部的风景,那里可是美不胜收啊,你们可要跟上步伐,不要掉队哦。”
“哎哟,这老头讲课还真有一套”,坐在前排的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心,在几个课间休息的空当,在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也了解了关于他的一些经历。
王老师之前是一位普通的长庆油田发电厂的工人,20岁参加工作,被分配到生产岗,由于勤劳好学,工作不久,就被公司选中并委派到甘肃当地电大学校,学习进修两年半,结束学业后,王老师返回原岗位。
那个时候,条件艰苦,生产任务重,专门学习的时间很有限,由于自己比别人在业务上多懂一点,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,给工友们讲解一些电工知识,久而久之,在教中学习、在学中用,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老师最后进到公司的培训中心,一干就是16年。
退休后的王老师除了带带孙子,仍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培训机构讲课。用他的话说:“虽然退休了,但不能任由思维僵化下去,因此我很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,因为你们有活力,这样我就能逼着自己去思考,不容易老年痴呆,更重要的是我很热爱自己的工作,只要社会需要,愿意发挥最后一点余热。”
王老师是一位十分谦虚且赋有敬业精神的老者。在两天短暂的培训中,我们的班主任比我大不了几岁,70岁的王老师见到她也总是恭敬地称呼一声陈老师。王老师在培训中几乎是站着讲完每一节课,永远保持着饱满的精神,朴实干练。他努力的让每一句话通过扩音器传达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,他认真严谨对待每一堂课的每一分钟。课后,他还总是询问我们,他的教学方法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。
就是这样一位老者,在两天的时间里,和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共同探索电工的奥秘。然而,我在这位古稀老人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活到老、学到老、教到老的生活态度,一种始终如一的事业心。用王老师的话说:“做一件事情,越喜欢越得心应手,越喜欢干越擅长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。”
(来源:工电部)